带动传统技艺传承!长沙957名乡村工匠筑梦乡土文化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带动传统技艺传承!长沙957名乡村工匠筑梦乡土文化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通讯员 刘友琼

一捧瓷土,一炉窑火,揉泥、成型、烧制,铜官陶瓷传千年;一把剪刀,一张纸,绘大千世界,裁生活点滴;一柄伞骨,一张皮棉纸,细心勾勒,精巧制作,一把浏阳油纸伞让人梦回过去……

传承和创新,在一代代乡村工匠的巧手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为弘扬传统技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价值,活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激发乡村工匠内生动力,长沙市以乡村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能工巧匠和产业技艺技能人才为重点,已认定乡村工匠957名、“乡村名匠工作室”10家,助力传统农业技艺的传承。

李忠国在查看新制的油纸伞。长沙晚报通讯员 刘友琼 供图

李忠国在查看新制的油纸伞。长沙晚报通讯员 刘友琼 供图

化繁为简,让油纸伞从传统到新生

“如今油纸伞已不再是‘老古董’,它远销海外,前来学习制作的人也一拨接一拨。”一位正在给伞面刷桐油的“老伞匠”说。

他就是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浏阳油纸伞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忠国。今年,他的工作室被认定为“乡村名匠工作室”。

浏阳市达浒镇达兴工艺品厂,淡淡桐油香弥散,玻璃柜里大大小小的油纸伞上图案各异。几位村民正在拼装伞架和其他部件,李忠国不时上前指导。“传统的浏阳油纸伞是纯手工打造,有72道工序,用料讲究。”2016年,在义乌考察后,李忠国嗅到了商机,尝试简化工序、改良工艺,选定白杨树作为原材料后,又开始潜心钻研、调试生产设备,以尽快实现量产。

“我想带领大家一起依靠油纸伞来增收致富。”他将制作工序拆分,积极发动家人和村民一起制作,已成功带动200多人就业。

李忠国的侄子李友民是一位退役军人,他接下了传承的火炬。“非遗产品要传承下去,就必须有市场。”李友民介绍,去年11月,他们与浏阳消防合作推出消防主题油纸伞,广受好评。开设网店后,海内外的个性定制订单也越来越多,每年卖出超200万把,营业额达800万元。“明年,浏阳油纸伞博物馆将开建,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件‘非遗’产品。”

活态传承,让铜官窑陶瓷更好融入百姓生活

北有“天津泥人张”,南有“望城泥人刘”。刘坤庭是“泥人刘”第三代传承人,去年其工作室被认定为“乡村名匠工作室”。

“我希望推动铜官窑陶瓷从收藏器向实用器转变。”在刘坤庭的推动下,“泥人刘”和安化黑茶合作打造了一批用于黑茶包装的铜官窑陶瓷罐;探索将铜官窑陶瓷和湘绣、银器结合,创作了一批儿童玩具、穿戴饰品,让铜官窑陶瓷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也更好地与湖南文化产业相结合。

近几年,“泥人刘”与地方中专学校签订了为期2年的合作办班协议,同时工作室邀请老手艺人开展教学,以保护好特色工艺。十余年来,刘坤庭手把手教授了200多名学徒,很多人如今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将铜官窑陶瓷技艺的火种传下去。

刘坤庭的儿子刘嘉豪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一直在探索长沙窑特色产品研发,正在申报长沙市D类高层次人才。“泥人刘”工作室还搭建起了陶瓷文化体验馆、非遗传承工坊、学校技艺培训班,每年接待游客、消费者等超万人次,社交平台上全网浏览量更是超千万。

据了解,长沙现已建立了“乡村工匠”认定发证制度,对取得初、中、高级证书的分别给予2000、3000、5000元一次性补助;每年评选设立10家左右“乡村名匠工作室”,并各给予5万元配套支持。2022年,进一步畅通了通过竞赛获得“乡村工匠”称誉的渠道,去年年底,长沙市举办“十行状元、百优工匠”乡村美食制作技能竞赛主题乡村美食大赛,一批乡村“厨神”被评为长沙市初级、中级或高级乡村工匠等荣誉称号。